Nonsololavita`-web2 紀錄短片|生。活 除外 Non Solo La Vita`(Sheng Huo Chu Wai): 概念 | Concept

Tuesday, July 24, 2007

概念 | Concept

「鄉愁」在地方文史研究中,一直是文史工作者重要的歷史觸媒。
藉由對在地生活不同的片段記憶、身世生活,來喚起在地民眾的歷史記憶。
你能想像在異鄉對著一碗白飯而心酸,
想著方塊字和聲響而淚流,
食物和語言每每成為對原生文化的重大衝擊。
整個味蕾的移轉,連最基本的滿足都要將就;
溝通管道的系統錯置,
耳朵成了開關,
選擇讓自己從世界中抽離。
你越努力想讓自己和異鄉產生連結和意義,
卻越是沒‭ ‬有‭ ‬感‭ ‬覺。
這不是將故鄉所有一切搬到異鄉就能解決。

‭‬於是,
我們的心,
在它疲累的時候,
會自動追尋一個可以舒張的廣場。
靜靜的、奔跑、緩步其上。
這種自動復原的能力,算不算鄉愁?
「鄉愁」是不是一種能力?天賦?抑或基因?
它會不會蔓延?傳染?沈耽?
我反覆質問。
如果我和你、你和他、他和它的鄉愁不一樣,
同情共感的基礎不一樣,
你和他和它,會接受我嗎?
我,又能加入你和他和它的世界群組嗎?

‭它透過嗅覺聽覺視覺味覺觸覺而引爆對情緒時空聲音影像的反應,
無以名狀且無以為界,
藉以有形符碼冷不防勾引無形想望,
引領至時空度量衡裡遠過去近未來的時間點,
唯獨排除的是當下此刻。
但,沒有故鄉是不是就沒有鄉愁?
吉普賽人對鄉愁的詮釋是什麼?
愛,歲月,生活,都可能是鄉愁。
有共同生活記憶文化背景的人才能同情共感嗎?
人類共通情感所招喚的鄉愁是不是更具包容與渲染力?

‭別人的鄉愁我們進不去,
自己的鄉愁逃不出,
當它莫名襲來,
只能還鄉愁以鄉愁。
這鄉愁必定是一種熟悉、
一種舒張、
以一種離開當下的距離,
召喚底心深處的慾望,
往前往後,
帶著一絲唐吉軻德的勁和達利的抽離,
還有一絲海派的執拗,
以光影音為導引,
通往想望的烏托邦⋯。

這是一個紀錄片,記錄一段異鄉人在故鄉追尋鄉愁的旅程。
這也是齣劇情片,演繹一回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甜蜜追尋。
這更是部實驗片,實驗一張人類幸福共感的極大值度量表。

每個人的生活不都在這三種形式裡穿梭、互為表裡?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